时间: 2024-06-13 07:44:56 | 作者: 产品展示
如果你没去过阜阳,印象里它或许只是农业大市、“百亿江淮粮仓”,脑海里可能对它还停留在“千万人口大市”“农民工输出大市”的固有认知。
如果你没去过阜阳,或许只知道,这里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和用奉献铸出的“王家坝精神”。但你所不知的是,它还是安徽的工业重镇、皖北的龙头城市,既有千亿级产业集群,也有持续涌现的“黑科技”,它们正不断填补着“国内空白”。
阜阳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宝贝”?其实还有很多。即日起,本网推出系列报道“你所不知道的阜阳”,带你认识一座千万人口大市的另一面。
今天推出首篇报道,聚焦阜阳市新材料产业的积聚,和科技创新不断填补“国内空白”。
2021年,阜阳市成为安徽省第一个通过“省级创新型城市”验收的地级市,并乘势提出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阜阳地处内陆,是一座农业大市和“千万人口大市”,殊不知,经过多年发展,阜阳不论是工业发展还是科学技术创新,都已令人刮目相看,业已成为皖北龙头城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对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阜阳市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一项项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也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光刻工艺是半导体特别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流程,作为电子元器件加工行业的核心材料,光刻胶对光刻精度至关重要,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很高。
2013年,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从事显示光刻胶、半导体光刻胶、OLED材料等电子材料和前沿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10年耕耘,它已成为国内光刻胶行业的头部企业。
“国内起步较晚,相关技术专利都被国外占有,要突破专利限制,又要做到性能一致,是非常不容易的。”阜阳欣奕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OLED BU总经理洪豪志说。
多年来,阜阳欣奕华凭借技术深耕、创新突破和市场开拓,不断填补该领域的国内空白,推动TFT-LCD显示用高端光刻胶国产化替代,2022年,该公司营收突破4亿元,位居中国大陆光刻胶企业首位。
在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内,铁、铜、硅、硼等原材料高温熔化,经过极速凝固等程序,“变身”犹如磁带一样又薄又宽的高科技产品。这种产品有个名字,叫“纳米晶软磁薄带”。
“纳米晶软磁薄带”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新能源、5G通讯、数据中心、无线充电等新兴领域,可满足电子电力行业大功率、高频化、小型化和节能化的发展趋势。
“有电就会有磁,电流越强,磁性就越强,对电路、设备甚至人体会造成影响,怎么办?这时,软磁材料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安徽智磁新材料公司董事长邓毕力告诉记者,因为产品要一体成型,所以越薄越宽,技术难度就越大。
作为北大高材生,2018年,邓毕力带领研发团队从北京中关村来到阜阳颍泉区工业园区创业。企业初创时,就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经过5年持续创新和产品迭代,今年年初,宽80毫米以上、厚16微米以下的超薄纳米晶带材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一块块小煤炭“变身”精细化工原料,进而应用于塑料工业、橡胶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工业等,这种“点石成金”的故事,每天都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内上演。
始建于1970年的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的前身是阜阳县化肥厂,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壮大,如今已成功从传统煤化工企业向“肥化”并举、煤基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的复合型企业转型。
多年来,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积累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和丰富经验,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如今尿素产品的生产规模已达到安徽第一,吗啉产品生产能力居亚洲首位;二甘醇胺、氮甲基氧化吗啉产品拥有4项国家专利,是安徽昊源化工集团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莱赛尔纤维,俗称天丝,是一种高端纺织材料,其纺丝溶剂就是氮甲基氧化吗啉。我们2018年开始研发,不但工艺路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产品质量也超越了国外同类企业。”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吴珍汉说。
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产业,锂电池如今应用范围很广,而电池中的隔膜,既能把正负极分开防止短路,也能让锂离子自由通过,保障电池正常工作,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2008年从做包装材料起步,位于阜阳界首市的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凭着锂电池隔膜的先进工艺和技术,成功摘取了全国创业大赛奖项,并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隔膜的厚度直接影响电池的续航里程、安全性等,要让隔膜变得更薄,需要特殊的拉伸工艺,我们公司的高功率、高密度三层共挤锂电池隔膜关键技术,就填补了国内空白。”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汪洋说。
目前,市场上干法隔膜产品厚度大都在12微米到14微米左右,而天鸿新材料的研发团队正在进行创新,让隔膜厚度从9微米降到8微米,一旦成功,将再度实现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除锂电池隔膜领域阜阳企业领先外,在钠离子电池领域,阜阳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也一跃成为该领域的一匹“黑马”。近年来,阜阳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目前已拥有全球首条1GWh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可破解锂电池长期以来面临的资源与技术“卡脖子”问题。
位于安徽省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晶体车间进行生产单晶硅棒产品。王彪摄
近年来,阜阳市把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十大特色产业”之一、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已初步形成了以煤基、铝基、高分子、硅基、磁性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翻倍,年均增长约15%。
202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预计到“十四五”末,阜阳市将突破1000亿元,逐步建成全省有影响、全国知名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