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02 19:08:48 | 作者: 爱游戏app官网下载
嘉 宾: 文化部办公厅副巡视员、主持人陈向红,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饶权,文化部财务司副司长马秦临。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参加文化部的新闻发布会,今天这场新闻发布会是文化部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发布会的第十场,主题是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格外的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大家探索相关的情况,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文化部财务司的领导来跟各位记者朋友交流。我介绍一下主席台就坐的各位领导,他们是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女士;副司长饶权先生;副司长马秦临女士。 现在请赵雯司长向大家介绍一下以来文化财政投入的情况及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有请! [ 2012-06-25 10:13 ]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有关文化财政投入与文化设施建设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刚才向红主任已经提到了这次是文化部系列新闻发会的第十场,以前大家也参加过我们部里举办的其它发布会,细心朋友一定会发现以往发布会都是由业务司局为开展和宣传某项业务工作或者重大的活动而召开的,而我们财务司在我的印象中好象是第一次召开这样的新闻发布会。 [ 2012-06-25 10:15 ]
大家知道,资产金额的投入和设施建设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必备条件。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们总结以来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候,一系列文化财政投入和文化设施建设的数据可以最直观的让我们感受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日益重视和文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正是因为想让大家探索财政投入建设的情况,从而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文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也感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这些综合部门长期以来对我们文化工作的支持,我们今天召开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发布会。 首先向大家介绍两方面情况:一是以来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总体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文化投入的一些思考。 [ 2012-06-25 10:16 ]
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包括文化单位运行的相关经费),一般用事业费反映;二是支持文化设施建设,一般是通过基本建设投资反映。第三块是近年来新增加的,为了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财政加大了投入。从投入层级看,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中央财政投入,包括中央财政对文化部及所属单位的投入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二是地方财政投入,主要保障地方文化建设的发展。我这里所说的公共财政的文化投入,主要是指小文化的投入,指各级财政对文化部、文化部所属单位和地方文化系统的投入,不包括财政对新闻出版、广电这些系统的财政投入。 党的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文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文化部党组根据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资金渠道,精心策划实施项目,慢慢地增加资金管理,有效开展业务指导,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央财政的带动和引导下,全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全国一大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产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显著改善了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2012-06-25 10:20 ]
一、建立稳定增长机制,全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以来,随国民经济发展的持续迅速增加,各级政府逐渐完备财政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全国文化事业费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由2007年198.96亿元增至2011年的392.62亿元。五年累计投入达1454.99亿元,年均增长20%,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涨的速度较快的一个时期。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由2007年的15.06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从这两个数据分析来看,基本翻一番。 按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思路,文化事业费的增量部分大多数都用在基层、用于农村,并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通过文化事业费结构的调整,有效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一是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2011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108.59亿元,占全国的2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二是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基层倾斜。2011年,县及县以下文化机构文化事业费187.12亿元,占4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 2012-06-25 10:22 ]
二、加强规划统筹协调,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设施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文化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保障。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文化设施投资总体呈现健康向上、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日益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7-2011年间,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27366个,其中公共图书馆584个,文化馆622个,艺术表演场馆9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6064个。竣工项目面积172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10亿元。设施投入的持续不断的增加,极大地改善了全国各地的文化设施水平,提高了文化服务的能力。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07年的56.1 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73.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07年的126.2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221.2平方米,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座席数由2005年的48万个提高到2011年的68.1万个。 在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图书馆二期、国家博物馆改扩建、梅兰芳大剧院、国家话剧院剧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总投资达43亿元,成为首都新的文化地标;故宫博物院中轴线主要建筑、恭王府府邸等一批文物古建修缮工程顺利完成,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等一批文化单位喜迁新址。这些设施的建设,对全国文化设施建设具备极其重大的指导和示范意义,对改善文化艺术生产条件,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实施了《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中央共安排预算内投资39.48亿元,建设了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的建设目标,显著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整体面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巴黎、柏林、毛里求斯(重建)等文化中心相继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完成投资近6亿元。曼谷、马德里、莫斯科等文化中心建设也先后启动,即将竣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有效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对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 2012-06-25 10:26 ]
三、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稳步推进。以来,文化部围绕文化改革发展这个核心,继续加强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公共财政投入方向,精心策划文化项目,中央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显著提升。大多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央财政对文化部本级投入持续增长,文化部本级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2007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对文化部本级的文化事业费由2007年21.78亿元增至2011年34.67亿元。五年累计投入达143.27亿元,年均增长9.7%;中央财政对文化部本级的基本建设投资五年累计投入达35.88亿元,我举三个例子: [ 2012-06-25 10:28 ]
一是实施精品战略,开展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和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带动基层演出和艺术精品普及活动深入开展。以精品工程为例,2007年以来安排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经费1.45亿元。2010年以来,支持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经费超过6000万元,支持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经费1200万元。 二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力度,2007年至2011年部本级安排非遗保护经费2.8亿元,中央转移支付经费10.53亿元,初步构建了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和传承人的经费保障体系。我们完全了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公布了三批一共1219项国家级名录,命名了三批1488名传承人,设立了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了36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非遗保护名录。 三是推动文化外交活动,文化对话不断深入。确立中欧、中德、中美、中英、中俄、中哈等多个双边和多边人文交流机制。2007年以来,共投入经费1.19亿元,用于支持举办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欧罗巴尼亚中国艺术节等重大文化交流年(节)项目。投入6000万元,支持“欢乐春节”逐步成为文化交流品牌,仅2011年就有65个项目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2007年以来支持海外文化中心业务活动经费4900万元,用于支持前方开展文化活动。仅2011年9个文化中心就举办文化活动近800起。 [ 2012-06-25 10:31 ]
2、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大幅度的增加。以来,中央财政以重大文化工程为依托,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各地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设施设备条件,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我们先后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流动舞台车等一系列项目,同时积极地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2007年至2011年,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33.72亿元,其中乡镇文化站建设资金39.48亿元。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2011年以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为契机,落实中央财政免费开放补助经费18.22亿元,为基层文化单位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经费支持,初步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央与地方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 [ 2012-06-25 10:33 ]
四、创新文化投入模式,资金使用效率得到一定的改善。在加大文化投入的同时,我们遵循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探索引入基金运行模式,激发全社会文艺创作热情。我们提出了设立国家艺术基金的构想,旨在通过设立基金,引入社会化、专业化的资助与管理机制,综合运用补贴、奖励、资助等扶持方式,建立信息发布、申报受理、评审决策和签约实施的规范机制,将资金的运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并通过考察资助对象的社会反响和资金使用效益,对其做监督和绩效考评,督促获资助者逐步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以此来实现以尽可能少的财政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优质文化产品。同时也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推动预算公开、政务公开,目前国家艺术基金总体方案已经报送财政部,正在商请财政部联合向国务院申请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二是改变传统直接投入方式,建立多元投入新模式。全国多数地区对艺术表演团体实行了财政补助与演出场次挂钩的动态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促进了院团内部机制和服务机制创新。 另外,经过与财政部沟通协商,确定在“十二五”期间中央彩票公益金中安排32.5亿元预算资金,大多数都用在国家艺术基金相关项目 20亿元(2011年安排2亿元)及城市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专项资金12.5亿元(2011年安排2.5亿元)。进一步拓宽了文化投入的经费来源渠道,突破了多年来彩票公益金难以安排文化项目的瓶颈,实现了国家资金支持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 2012-06-25 10:36 ]
五、加强基础基层建设,资金管理上的水准显著提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理论研究。通过2011年我部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武汉大学分别设立了“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充分的发挥研究机构人才聚合和学术引领的优势,通过对文化投入规模、方式等的深入研究,探索文化财政政策推动文化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为新形势下财政如何更好地支持和保障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照和政策指导。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工作。这几年来我们先后印发了《文化部关于逐步加强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加强调研、实施新增项目预报告制度、清理整合项目等工作,细化预算要求,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强化预算执行,除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实行专人督导外,我们将预算执行作为硬约束,纳入单位领导班子和行政一把手的年度考核。加强内审工作和内控制度建设,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逐步的提升财务专员素质,还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树立单位负责人依法理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对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相关培训。四是加强统计支撑。通过修订统计制度,规范统计流程,研发和完善统计软件,建立预审制度等措施,使统计数据质量更加准确可靠,对文化决策起到了较强的参考价值。其中出版的《2011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得到了业内各界的高度肯定。 以上是以来文化投入和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下面我再粗略地介绍一下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大文化财政投入方面的思路。 [ 2012-06-25 10:39 ]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六中全会总体部署,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紧密围绕文化部工作重点,继续加强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研究沟通,努力把《决定》提出的“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这一原则要求,转化为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重点在明确文化投入方向、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和改善管理等三方面着力开展工作,努力探索财政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途径、新办法,逐渐增强文化投入的有效性、激励性和引导性,建立起与公共财政支持方向相适应、符合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和管理模式。 [ 2012-06-25 10:42 ]
一是明确财政文化投入方向,争取财政不断加大投入。 投入重点主要有八个方面: 1.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长效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构建结构符合常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优先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2. 加强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和优秀艺术人才的培养,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加大财政支持艺术创作方面的投入,抓紧设立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艺术领域优秀作品创作生产、优秀艺术人才的培养、引进,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 3. 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和功能,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扶持政策。强化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支持其不断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支持重点文艺院团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慢慢地加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现代产权制度,逐步的提升经营管理上的水准和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 4. 推动建立民间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传承传播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的提高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体系,启动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稳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生产性保护工作;支持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推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 2012-06-25 10:46 ]
5. 加快推动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完善国家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推进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央歌剧院剧场等国家级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中国国家画院扩建、中国歌剧舞剧院剧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6. 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部将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实施《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等3个建设规划。其中,《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拟对全国532个纳入项目储备库的地市级文化设施项目进行建设(公共图书馆189个,文化馆221个,博物馆122个),预计总建设规模4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0亿元,中央投资约需70亿元;《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拟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筛选100个具备与旅游开发、生产经营、展示利用等进行相对有效结合的保护传承项目,分类建设保护利用设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二期)》将对25所文化部门所属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校舍建设项目予以补助,中央投资约为2.25亿元。 7. 加快海外文化中心建设,发挥对外宣传阵地作用。抓紧编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加强文化中心的统筹规划和整体发展,完善文化中心全球布局,加快推进新加坡、墨西哥等文化中心建设和选址,在全球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多样、内容丰富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格局,逐步构建中华文化海外展示和体验综合平台。 8. 支持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一起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继续增加扶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企业未来的发展,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和重组,推动文化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努力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有实力、存在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 2012-06-25 10:50 ]
二是完善法规制度,努力建立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最重要的包含: 1. 推进文化立法工作,争取以法律形式确保文化投入稳定地、刚性地增长。 2. 现阶段争取比照财政教育、科学支出预算安排办法,即在年初按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安排文化支出预算,执行中如有超收,也要从超收收入中相应安排文化支出,确保公共财政文化投入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努力提高文化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3. 进一步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 4.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探索将财政对文化投入由以前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基金制等多种方式。 5. 完善2个文化财政研究基地建设,加强研究工作与实际在做的工作的结合度,充分的发挥科研力量,为制定出台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文化财政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6. 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文化发展的政策衔接,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减免的各项政策,在主要是依靠财政投入为主的基础上,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积极带领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和兴办文化事业。 [ 2012-06-25 10:53 ]
三是转变思路,优化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主要思路是: 1. 在财政投入资金使用上,逐步从以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为主转为以基本保障投入为主、内容建设为主;从单纯追求投入总量向重投入质量、重支出效益转变。 2. 制定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完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规范专项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管理,保证支出标准的合理性、安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3.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绩效目标,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投入的重要依据。建立跟踪监控机制,保证文化资金使用效益。 4. 加强文化资源整合,提高文化资源配置与使用效益。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注重文化内部资源的整合,同时也加强文化与教育、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 以上是我向大家介绍的两个方面的情况,我的介绍就这些,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我和我的两个副手都能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谢谢大家! [ 2012-06-25 10:55 ]
谢谢赵司长为我们做的全面、扼要的介绍!以来文化财政投入急剧增长,文化设施建设逐渐完备,为文化的改革、发展、繁荣提供了财政保障,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 2012-06-25 10:56 ]
我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刚才您在介绍当中多次提到国家艺术基金,请您就前期的调研和现在已经报批国务院的进程谈谈它的背景、面向的人群、面向的领域和基本的运作机制,谢谢! [ 2012-06-25 10:56 ]
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主要是想通过基金投入方式的改变提高国家财政资金扶持艺术生产、创作包括推广等方面的效率。你们都知道,像我们安排一些专项资金,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相关司局,比如地方报项目或者院团报项目,然后我们直接安排资金进行扶持。通过基金的方式,是想让资金的安排更加透明、公开和公平,这个方式在国际上是比较通用的,有利于增加基金安排的公信力,另外能增加安排的合理性,另外促进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目前艺术基金方案的运作,是我们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这个方案我们报到财政部以后,财政部还在走内部程序,准备和他们联合上报国务院,基金的设立要通过国务院批准,批准之后设立。现在财政部已经答应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安排20亿资金。 [ 2012-06-25 10:58 ]
我是《中国文化报》记者,刚才提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问题。近期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三馆一站”的督查工作,请问一下目前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 2012-06-25 10:59 ]
非常高兴《中国文化报》记者提这样的一个问题。刚才赵司长已经介绍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基本情况,就你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今年3月到5月我们文化部跟财政部组织了16个督查组,对各省免费开放工作进行了督查。总体情况去看,各地都很看重这项工作,比如像江苏、浙江、广东、山西、新疆等省区都把免费开放工作纳入了政府的考核指标,文化部门是一个实施的主体,单位也积极做出响应,行动迅速,免费开放工作全方面推进。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各省市区共有15个省级美术馆、2951个公共图书馆、文化馆3285个、乡镇文化站34139个,全部进行了免费开放。第二,从资金落实情况去看,各地将18.22亿元划拨到了用款单位,中央资金到位率达到100%,中西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克服财力紧张困难,也积极落实免费开放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免费开放保障资金25.3亿元。在落实过程之中,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有一些地区,比如北京、河北、贵州、甘肃、安徽等省份分别制定了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标准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另外,四川、云南等省根据工作实际,创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县管乡用模式,经费监管使用机制取得实效。 [ 2012-06-25 11:02 ]
从实施效果来看,体现在四个方面:免费开放之后服务人次明显增长。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达到38150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6%,其中有8个省份增长幅度超过了20%。另外一个情况,文化馆组织培训班培训人次达到615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了43%,其中有23个省份增长幅度超过20%。还有一个情况,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培训班培训人次达到1231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了32.7%,其中有14个省份增长幅度超过20%,这是从实施效果,服务人次明显增长来看。第二个效果,服务内容明显丰富。第三,服务形式明显拓宽,像吉林省群众艺术馆变按菜单点菜为根据自身的需求填写菜名,像青岛市图书馆不断强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功能,开展网上咨询,海南图书馆开通了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免费为读者提供读书借阅、借证挂失等等,以及向读者发信息等等。第四个效果,服务品牌明显形成,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国学系列讲座,慢慢的变成了惠及读者的重点品牌,又比如浙江省宁波市邱隘镇文化站有规划地推进文化义工建设。 [ 2012-06-25 11:05 ]
督查过程中我们得知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免费开放的保障能力还确实需要提高,首先经费上还有一些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直接影响到相关文化机构公共文化经费保障水平;据统计中部地区的10个省中6个省没有全部落实地方承担的资金,占的比例达到60%;西部12个省区有7个省区没有落实地方承担的资金,占58.3%,地方要配套50%或者20%的资金,有的省份配的比较少,没有完全配套;第二,地市级目前财政补助标准是地市两馆50万元、县级两馆20万元,与现在免费开放实际需要资金的情况还存在一定差距,标准比较低;第三,省级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标准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部分省级免费开放过程中经费保障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地市级免费开放保障水平。二是免费开放相关制度设计需要加强,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在还没有制定免费开放的资金管理办法,这是下一步尽快要做的事情;第二,缺乏免费开放细化服务标准;第三,缺乏免费开放考核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免费开放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免费开放人才还需要补充。免费开放之后,各个机构应该是零门槛进入,文化机构工作人员相对缺乏,专业人才体现出匮乏的局面。四是免费开放的内容形式需要创新。目前服务内容方式、手段等等是比较传统,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群众参与度还不像期望的那么高。五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情况还需要完善。刚才赵司长也介绍了我们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现在虽然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是由于我们文化单位底子比较薄,历史欠帐比较多,构建出来的五级网络还要一直完善,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设施设备薄弱问题较为显著,急需改善。 [ 2012-06-25 11:09 ]
第二个问题,下一步的思考,免费开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民心、民意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是我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我们文化行政主任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针对这次督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想通过这样几方面来进行完善:一是加强制度设计,提升免费开放的制度化水平。刚才我说了,我们免费开放之后因为第一年开展,在资金管理方面从制度设计上还不太完善,首先资金管理办法正在酝酿过程中,第一个问题是要尽快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增强活力,提升公共文化单位的管理上的水准;二是丰富服务内容,提升免费开放的品牌化水平,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要求,既提供雅俗共赏的普适性内容,也提供雅俗分赏的对象化内容,注重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的免费服务,盘活现有文化资源,同时不断设计增加新的服务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免费开放的现代化水平,在巩固和提升场馆服务原有手段同时,强化数字服务理念,逐步扩大免费开放的辐射区域,一方面将传统的图书文献、文艺指导等文化资源转化成数字资源,另一方面根据数字技术的传播特性,开发相应的服务内容,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继续扩展免费开放的服务范围;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水平,一方面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各级财政进一步落实地方负担的保障经费,争取中央财政按照标准对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全额负担,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研究美术馆补助标准,建立统计数据动态调整机制,将新建成的馆站及时纳入补贴范围;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免费开放的影响力,通过这次督导,我们将认真总结免费开放工作的实践经验,积极宣传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吸引更加多的老百姓走进文化设施共享工程,推动免费开放工作可持续发展。 [ 2012-06-25 11:13 ]
我是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2007年中央正式实施全国时期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现在这个规划的推进情况如何?文化部就推进这个规划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 2012-06-25 11:14 ]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个规划是在“十五”期末开始编制,“”第一年(2006年)当时做了一个试点,那一年安排了1亿资金,在全国部分省市做了实验,2007年全面铺开。从2007年开始,国家发展委、文化部对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了总体安排,“十一五”期间到目前为止共安排预算内资金39.48亿元,项目总数2.67万个,包括新建和扩展,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投入力度最大的一个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规划启动以来,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规划的实施,有序安排中央投资。文化部按照自身的职责,积极地采取多项措施,确保规划建设项目落到实处,为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也建立和实施了统计检测、信息通报、监督检查、舆论宣传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规划整体的进展情况,也努力帮助地方解决好建设中间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各地按照计划要求,加大配套资产金额的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好这些配套资金,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截止目前,规划基本实施完成,规划目标也已经基本实现。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已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2.24万个,占整个项目规划总数的94%。另外,有些项目到目前为止还在实施,正在实施的这些项目有几个原因,启动比较晚,当时有些用地难以落实,另外是当地财政很难,配套资金落实起来有难度。针对这一些状况,我们采取了措施,前段时间要求各地开展了一系列自查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明天将启动省市间的交叉检查,启动抽查工作,推动项目建设,争取整个规划最后圆满地得到实施。 [ 2012-06-25 11:22 ]
为配合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实施,文化部积极策划并实施一大批文化工程,刚才赵司长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文化站的服务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立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为文化站购置电脑、服务器等共享工程的设备和桌椅、书架、音响等基础业务设备,保障文化站业务活动正常开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采取的方式可能有点特殊性,我们一般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六个要素构成:机构、人员、经费、设施、设备、内容建设等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我们采取了非均衡拉动的方式,在乡镇文化站上这点很突出,当初我们编制和启动乡镇文化站建设规划时候,不仅在业内包括在国家发改委内部包括在地方实际上都有很多议论,建了这些乡镇文化站有什么用,当时乡镇文化站的状况是很多地方既没有编制,也没有配套资金,更不要说内容建设,用单向突破非均衡的方式拉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很有成效的,后来经费的保障跟进了,包括人员编制、内容建设等等方面都跟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到目前为止应该说有了很大的突破;二是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镇保障机制的建立相结合,每站每年5万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分别负担50%和80%的补助;三是大力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能力,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等,充实服务能力;四是帮助实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乡镇文化站建设过程中,地方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当初湖北在保障乡镇文化站建设上是比较创新的省份,当时按照农民人均0.5元/年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当时创立了一个机制,对提高乡镇文化站运行效率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五是充实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贯彻落实好中宣部、中组部、中编办、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通知精神,上述这些配套项目的实施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是文化站设施建设规划的必要保障,保障了文化站建设的整体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巩固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的实施成果。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以后,基层文化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服务功能明显地增强,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出来,基层文化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所以也欢迎记者朋友们有机会到基层看一看、走一走,深入的了解一下乡镇文化站建设带来的新的变化。我这里有一个数据,据统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平均每站面积2006年277平米,到2011年增长到516平米,增幅达到86.4%,2011年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文艺活动32.6万次,比2006年增长20%,举办各种培训班15万次,比2006年增长26.8%,培训人次1232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230%。 谢谢! [ 2012-06-25 11:29 ]
我是新华社记者,请介绍一下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谢谢! [ 2012-06-25 11:31 ]
刚才您问的是国家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我们这里讲的国家的重点文化设施是指文化部本级的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的,通常来说是超过3000万的项目。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刚才讲了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情况,两者刚好处于两端,一个处于最高层级,一个处于基层。基层还有村级文化服务设施,村级的目前不在财政预算体系里,正好处于两端,一个国家的,一个乡镇的,是充分展示了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成果、艺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党的以来,在中央、国务院的格外的重视下,在发改委、财政部、北京市政府等有关方面的全力支持下,应该说,国家重点文化设施投入稳步增长,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到目前为止,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43亿元。赵司长刚才在介绍中间也说了,像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二期、国家话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也成为了整个北京首都新的文化地标,对全国文化设施建设产生重要的指导和示范意义。不仅丰富首都群众甚至包括全国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发挥了显著作用。 [ 2012-06-25 11:35 ]
有这么几个项目:一个是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国家博物馆老馆建成于1959年8月,是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当时总建筑面积6万平米。国家对国博的改扩建格外的重视,慎重决策。200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在此之后,又经过长达4年的深化论证、反复优化、修改建设方案,最后采用留三面,把西面、北面、南面三面建筑保留。保留下来大概3万平米,中间部分拆掉3万平米,中间进行改扩建,同时往东扩建一部分。到2007年3月,工程开工建设,2011年3月竣工开馆,总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米,总投资25亿,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以来,各项业务活动蓬勃开展,运行安全有序。记者朋友可能都去过国家博物馆,应该说项目建完以后对提高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国家博物馆也初步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系统还有专业的讲解队伍,组织了一系列高水平讲座、论坛、演出活动,也多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参观。我到国家博物馆馆长办公室,他的书架上放了一系列他接待外国政要的照片,给我的感触很多。到2011年国博接待观众总数将近4万余次。新馆的建成和使用是我们的祖国整个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里程碑。我们始终相信也会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发展繁荣中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 2012-06-25 11:40 ]
另外一个项目,国家图书馆二期,既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2008年9月国图二期工程完工开馆,工程总投资12亿,总建筑面积8万平米,加上此前建设的国家图书馆一期、文津街分馆,总面积达到25万平米,成为仅次于法国、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建设以后增加读者的坐席将近3000个,到馆读者屡创新高,2010年达到530万人次,比2007年上升了63.26%。同时现在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也在持续地推进。国家图书馆到2010年底,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保有量达到561.3TB,76%的资源能够最终靠互联网进行服务,国家图书馆数字电视覆盖北京275万户,移动服务用户覆盖世界42个国家,在全国建立了19个数字图书馆分馆,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 [ 2012-06-25 11:40 ]
第三个项目国家话剧院剧场工程。国家线年就已经立项,原来的计划是在原来国家线楼南边的帽儿胡同,为了配合北京市加强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而重新选址在崇文门外大街,工程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剧场1.5万平方米,其它的是附属设施和办公楼,总投资3.15亿元。工程2008年2月份开工建设,历时3年多建设,去年5月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也是我们的祖国第一个标准的现代化专业化剧场,1年多以来,剧场共承接业内外演出150场,接待观众8.78万人次,剧场平均使用率达到72%,解决了国家话剧院没有固定演出场所的局面。 [ 2012-06-25 11:41 ]
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快速推进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一系列项目的建设。我重点介绍三个项目:一个是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这两个工程都座落在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这两个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都已经经过国家发改委审核以后报国务院批准,按照立项的批复文件,中国工艺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内容,工程总规模8.68万平方米,总投资11.4亿元,新建的国家美术馆、工艺美术管都是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在中国科技馆的南侧,这个区域位置优势很明显,已经被北京市确定为文化综合区。除了国家美术馆和工艺美术馆以外,这个区域还将新建国学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建筑,这些新建的项目和已经建成的中国科技馆、鸟巢、水立方一起将成为首都北京又一个大型的文化体育聚集区。目前,国家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馆两个项目正在进行建筑方面的招标,国内外上百家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参与,经过专家评审,可能下个月末最终可以产生设计的具体方案,之后还要由北京市规划部门牵头研究解决好几个文化建筑之间和旁边的环境的协调问题。方案最后报国务院批准,这一个项目如果明年动工建设的,建设工期需要3-4年时间。中央歌剧院剧场工程,就在我们办公楼北侧,就在现在停车场那个位置。中央歌剧院自1952年成立以来,推出了大量的经典剧目,也赢得了世界各地广泛赞誉,但一直没有自己专业的演出场所。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中央歌剧院剧场立项。2010年5月组织完成了项目的设计招标,相关的单位目前正在申报设计的具体方案,正在推动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建成后的中央歌剧院剧场将拥有1300多个坐席,成为独立的标准歌剧剧场和中国歌剧界最高水准的表演殿堂,一定会为推广和普及歌剧艺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国际艺术文化的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 [ 2012-06-25 11:45 ]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希望今后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文化财政投入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情况。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2012-06-25 11:46 ]
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文化科学技术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
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
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新闻发布会
以来文化建设成就系列——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活动新闻发布会
“温暖之春”——2012年慰问全国农民工春节晚会新闻通气会
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新闻发布会